国花,是国家用来代表国家主权的花。一般是选择本国特有、有观赏价值、有代表寓意的花种为国花。
那中国国花是什么呢?有人认为是牡丹,也有人认为是梅花。但遗憾地告诉你,中国目前还没有从法律上定义自己的国花,也是世界上唯一还未确定国花的大国。
旧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国花问世的纪录。清政府敕定牡丹为国花,当时的国民政府指定梅花为国花。
新中国国花的确定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就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讨论和评选,也涉及到全国人大、政协层面上的议案。
最有影响的是1994年的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编号为0440号的“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建议”议案,中国花卉协会受委托,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评选国花活动。
2003年3月,中国花卉协会再次组织了国花评选活动,并成立了评选专家小组。经过两年多的工作,并于2006年7月通过国家林业局上报国务院。这次评选原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出结果。
可惜这些评选最后并没有得出什么正式的评选结果,也没有得到相关机构的确认。
既然国花这个问题已经显得非常迫切,为什么就是迟迟选不出来?定不下来呢?因这是一个很不好解的结。其中的分岐、争论很多,有些甚至是很尖锐很复杂。
问题主要在于:
一、评选条件和标准出现分岐。
1994年,中国林学会曾经拿出一个国花评选的标准,认为国花的评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:一是分布要广泛,二是外观要漂亮,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,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。但是,这个标准刚一出台,马上就有学者提出了质疑。
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修正为涉及面更广泛,更为难以把握的“八条标准”(此略)。
有人说,国花评选不必搞得那么复杂,没有必要搞什么系列标准,只要突出一点,可以不及其余,只要我们选择的国花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所需要的精神特质便可。
可是也有人说,国花,是代表全国人民共同意愿的花,必须拟定严格的评选标准、评选程序与评选办法,并以必要的方式予以确认。
种种观点针锋相对,丝毫不退让。在国花评选条件和标准问题上,现在仍然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
二、有主张“一国一花”论,又分为牡丹派与梅花派的争论。
2005年的全国“两会”上,来自武汉的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议案,“将梅花定为中国国花”。而与此同时,来自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的全国人大代表则再度提出“尽快将牡丹确定为国花”。“梅花派”和“牡丹派”旗鼓相当、势均力敌。
我国的国花评选,历来都是两个特有花种梅花与牡丹之争。历史上的中国,这两种花都当过国花。20世纪80年代的两次非正式评选,一次是梅花夺魁,另一次则是牡丹称王。其中1994年的评选,两者的竞争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,甚至由花与花的竞争演化成了各个地域之间的竞争。
两种花都天生丽质,两种花都内涵丰富,两种花都有强大的拥趸者,两种花都具备当选的条件与资格,至今仍然难分伯仲。
三、有主张“一国多花”论,又产生与“一国一花”的分岐。
在国花评选过程中,争论最多的是评选单一的国花好,还是评选两种国花好?
许多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说,梅花傲霜斗雪、花自独艳,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、坚忍不拔的精神,固然重要;但是,牡丹雍容华贵、国色天香,表达了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,也当之无愧。
于是,有学者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正,提出以梅花、牡丹作为中国的双国花。“梅花是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,代表精神文明;牡丹意味富贵,代表经济繁荣。梅花产于华南,牡丹生在华北。一南一北双国花,既有精神文明,又有物质文明,且有利于一国两制……”
但梅花列前还是牡丹在前也出现矛盾。
在“一国多花”主张中又有双花、四花、五花等的意见。
四、评与不评的各种意见。
“中国没有国花,简直不可思议。国花是一国之象征,应该尽快评选出自己的国花!”这是一种声音;当然,也有另一种声音:“国花评选既然困难多多问题重重,何必非要吃力不讨好,不评又如何?”
一种意见认为,像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且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大国,由于没有国花,已经在一些重大国际场合遇到过尴尬场面。可是也有一种意见认为,既然意见难以统一,就学学我们的伟人邓小平吧,把这个问题留给我们的后人,他们会比我们有办法。